2011-10-12 00:00:00 瀏覽量:
銅山區“十一五”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獲獎名單 | |||||
序號 | 姓名 | 學校 | 成果名稱 | 課題批準單位 | 獎項 |
1 | 劉 琪 | 張集實驗小學 |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農村小學新德育的構建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一等獎 |
2 | 馬彩云 | 張集中等專業學校 | 農村職業中學生態德育的實踐研究 |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一等獎 |
3 | 張秀梅 | 銅山鎮中心中學 | 蘇北初中物理教師教育素質的缺陷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| 一等獎 |
4 | 單增義 | 柳新鎮中心中學 | 課改背景下個性化班級文化構建的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| 一等獎 |
5 | 刁衛星 | 鄭集鎮中心中學 | 優化情緒促進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| 二等獎 |
6 | 刁廣利 | 鄭集高級中學 | 社會熱點在高中地理新課程中的運用研究 | 江蘇省教育學會 | 二等獎 |
7 | 王林喜 | 銅山鎮中心中學 | 中學生閱讀品質的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二等獎 |
8 | 邱 燕 | 張集中等專業學校 | 新形勢下農村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的實踐研究 | 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| 二等獎 |
9 | 解玲蘭 | 大許實驗小學 | 課堂預設與生成的案例研究 |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三等獎 |
10 | 王林喜 | 銅山鎮中心中學 | 初中作文教與學個性化品質研究 |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育委員會 | 三等獎 |
11 | 雍世偉 | 鄭集鎮中心中學 | 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調查與指導研究 | 江蘇省教育學會 | 三等獎 |
12 | 李 艷 | 漢王實驗小學 | 基于思維培養的小學數學概念、公式、符號的理解與指導研究 | 江蘇省教育學會 | 三等獎 |
13 | 馬麗麗 | 銅山實驗幼兒園 | 促進托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的系列化體驗性教育活動設計研究 | 徐州市教育學會 | 三等獎 |
上一條: 談中國教育的“易入難出”與“難入易出”
下一條: 關于組織我校教師參加徐州市第十三屆
版權所有: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
地址: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
網絡維護: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網絡中心
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
江蘇省四星級中等專業學校
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
發布時間: 2011-10-12 信息來源: 閱讀次數:
銅山區“十一五”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獲獎名單 | |||||
序號 | 姓名 | 學校 | 成果名稱 | 課題批準單位 | 獎項 |
1 | 劉 琪 | 張集實驗小學 |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農村小學新德育的構建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一等獎 |
2 | 馬彩云 | 張集中等專業學校 | 農村職業中學生態德育的實踐研究 |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一等獎 |
3 | 張秀梅 | 銅山鎮中心中學 | 蘇北初中物理教師教育素質的缺陷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| 一等獎 |
4 | 單增義 | 柳新鎮中心中學 | 課改背景下個性化班級文化構建的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| 一等獎 |
5 | 刁衛星 | 鄭集鎮中心中學 | 優化情緒促進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| 二等獎 |
6 | 刁廣利 | 鄭集高級中學 | 社會熱點在高中地理新課程中的運用研究 | 江蘇省教育學會 | 二等獎 |
7 | 王林喜 | 銅山鎮中心中學 | 中學生閱讀品質的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 | 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二等獎 |
8 | 邱 燕 | 張集中等專業學校 | 新形勢下農村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的實踐研究 | 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| 二等獎 |
9 | 解玲蘭 | 大許實驗小學 | 課堂預設與生成的案例研究 |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| 三等獎 |
10 | 王林喜 | 銅山鎮中心中學 | 初中作文教與學個性化品質研究 |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育委員會 | 三等獎 |
11 | 雍世偉 | 鄭集鎮中心中學 | 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調查與指導研究 | 江蘇省教育學會 | 三等獎 |
12 | 李 艷 | 漢王實驗小學 | 基于思維培養的小學數學概念、公式、符號的理解與指導研究 | 江蘇省教育學會 | 三等獎 |
13 | 馬麗麗 | 銅山實驗幼兒園 | 促進托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的系列化體驗性教育活動設計研究 | 徐州市教育學會 | 三等獎 |
上一條: 談中國教育的“易入難出”與“難入易出”
下一條: 關于組織我校教師參加徐州市第十三屆